010-85800997

写科研论文导师不传授的细节_环球语翼

2018-05-17 11:37:56   来源:网络    点击:


       当审稿人拿起文章的时候,总体印象起了很大的作用。审稿人的心理定势就是判断“过”还是“不过”,没有第三种选择。如果他的印象是“不过”,就反复找理由挑毛病。
      所以要想通过,首先要写得好,让审稿人挑不出毛病。而如何写得好?很多细节导师是不会传授的。悟性非常重要!以前的硕士生导师的科技英语写作水平非常好,有时候她修改别人的文章后,会把修改文章的思路和文章的写法传授给我。后来读博士的时候,导师的写作水平就更棒了,他虽然没有条条框框地指导,但是从反复修改文章的红笔文字中,我也悟到了很多。现在我来分享一些我体会出来的别人很少传授的写作细节。
 
1)写作的时候一般不要描述发现科学事实的曲折故事。可以写我们受别人某个工作的启发发现了我们的东西,然是不要说:“我们首先叫某个学生去做,没有做出来。后来我们亲自改进了方法,终于做出来了。”不要说:“为了确定这个物质,我们查阅了大量书籍,从来没有报道过。于是我们到图书馆找了其它文献,发现了归属。”不要暗示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”,而要直奔主题。
       这个要点也许显而易见,但是其实不然。在读文章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不妥当的说法。我以前读博士第一次做报告的时候,最后一张薄膜是一堆杂志的封面。我对听众说,为了做这个年度考核报告,为了做我的科研,我看了这些杂志三百篇文献。会后,导师对我说:“不要让别人看到你的汗水,要用科学结果来吸引别人。即使你绕了很大弯子得到最后的结果,你也要轻松地讲,让别人感到你很聪明。”
2)少用陈词滥调。很多很多所谓写作秘诀的网上资料都提供一些句法,但是其实很多都是陈词滥调,不提供任何信息,可以高度精简。以下是我给一篇文章审稿的片断意见:
3) 写文章不能用讨审稿人打的时髦语,不能任意吹嘘夸大影响。比如有的人说自己的实验设计是"beautiful",实验结果是自己的催化剂是“超级稳定”,自己的薄膜是“超级薄”,在引言部分说自己的课题是“公众都注意的北极星”,这样必然招打。很简单,什么是“超级稳定”的定义?最稳定就是转化率一直100%不变,那么“超级稳定”究竟超级到什么程度?什么叫“超级薄”?最薄就一个原子的大小,“超级薄”能比一个原子还小吗?有的人写文章引言夸大能源危机,搞得读者人人自危,帽子虽然打,最后还是缩小到自己一个没有意义的课题。那么,审稿人就要问:就凭你这点结果,你的催化剂能解决能源危机吗?你的催化剂能工业化吗?
4) 鼓励恰当地用主动语气。以前很多老师都说写科研论文要用被动语气。其实,大家去读Chemical Communications杂志,每一篇文章都读,发现大多数的三页文章里面至少有几个主动句,有的有十几个主动句。什么情况用被动句,什么情况用主动句?答案是大多数情况用被动句,特别是描述实验方法。但是有的情况下用主动句有画龙点睛的效果。可见主动句有几种,第一种是在引言中说我们发现了什么;第二中是说我们认为什么,是提建议的;第三种是说为了证明什么,我们做了进一步的实验。有了这些主动句,文章就更加神采飞扬了。
5) 注意段落的长度和结构,注意起承转合、行云流水、收发自如!读间行打印的原始稿件,如果一段话占据一页,就太长了。一般6-15行是正常范围。
6) 文章要写得花妙,还得注意结尾部分。就是说,文章写到最后,不能嘎然而止,而要说清楚本文的意义、对这个领域的贡献、本文的局限性和下一步可以怎么做。这样,读起来有意犹未尽的感觉。
写了那么多“秘诀”,觉得科研写作的确是奥妙无穷的。说到这里,举一个例子:最近读到一篇奇文。这篇文章讲的是超高真空表面化学,只有一张图,一个示意图,居然能中德国应用化学会志。
读罢这篇文章,不禁拍案叫绝。且不说具体的学术内容和新发现吧。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非常巧妙,使出了“杀手锏”。一般人写这类文章,都在报数据,这个峰在这个位置,那个峰在那个位置。而这篇文章,通篇血脉通畅,一气呵成,如行云流水。它逻辑性非常强。在科学哲学当中,有种科学发现方法叫做:提出假说==〉做实验证明==〉得到证据==〉产生新的疑问==〉针对疑问做新的对照实验、诊断实验来消除疑问==〉优化假说。这篇文章里面能够看到这种思辨的过程。里面的新实验都是围绕着疑问进行,然后说是证明了一个假说还是排除了一个假说。而描述这些新的实验的时候,几句话就说明了问题。
这篇文章又粗浅易懂。开头就把这个工作和工业上经久不衰的F-T合成联系起来。在当中,很少叙述图的峰位置、峰形,而是定性地说发现了什么产物,由此推测什么机理。很有启发!
北京环球语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www.gbtranswins.com


本站内容均网络转载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来电我们将及时处理!
标签:环球 科研论文 导师